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渔鼓

    信息发布者:157247879691
    2016-10-24 21:04:42   转载

    渔鼓,隶属曲艺类。源于唐代的《承天》等,以道教故事为题材,宣传道权教义,歌颂道家思想,并用于,为游方道士传唱各地。据《睢宁县志》、《古邳镇志》记载:“明清时,琴书、大鼓、渔鼓等十余种曲艺已传入睢宁。”渔鼓传入睢宁约在清初时期,当时有湖北渔鼓李姓艺人来下邳(今睢宁古邳镇)献艺,本地渔鼓爱好者陈国广随之拜师求艺,原以宣传道家思想为传唱内容,后经几代人博采众长,不断推陈出新,其孙陈秀君的渔鼓独具地方特色,闻名久远,终有古邳渔鼓、睢宁渔鼓之名称,后又传给李玉柳等人,有300余年历史。

    渔鼓所持乐器为打击器,即渔鼓筒子和简板。渔鼓筒子也叫“道筒”,筒长80至100厘米,一端蒙有猪、羊皮作鼓底,直径约6厘米。说唱时,左臂斜抱,左手打简板;右手指击鼓,鼓板合击或间击,以发出相互和谐的板鼓拍打音乐。一般在演出前,吹响渔鼓,声如号角,招徕听众。渔鼓所唱曲目多为传统书目,以中、短篇为主,如《九姐大出嫁》、《李旦好贪坏》、《竹叶舟》等。解放后,亦有新编故事。唱词多为七字句、十字句和由五、五、七、五组成的五七句式。一般四句为一番,出番可换韵。曲调有《开腔》、《巧口》、《大寒调》、《小寒调》、《阴素调》、《阳素调》、《五更小调》及民歌类小调。传统唱腔里还保存有《哭灵腔》、《观音腔》等。

    渔鼓植根于民间,随着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,也融合了当地坠子艺术和鼓书艺术。清末民初出现的渔鼓艺人魏其秀,其嗓音高亢明亮,深情淳厚。老年人对他的评价是:“魏其秀的渔鼓,精、气、神十足,唱起来咬牙(齿音)、跺脚(重音)、颤颤(喉音),加哼哼(鼻音),摇头掉舌,诙谐杂出,听着过瘾”。他擅唱的《九姐大出嫁》、《李旦走国》、《李盘放小鹰》、《陈三两爬堂》等曲目,最让听众入迷。

    上世纪七十年代,睢宁渔鼓由传统的单人表演创新发展为四人、八人表演,一种群体说、唱表演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。由睢宁县文化馆、柳琴剧团创排的八人渔鼓《叶场围困战》、《小保管上任》、《烈火炼真金》等,在省城演出均获一等奖,后又在南京市及徐州8县巡回演出。

    渔鼓于2008年列入睢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古邳镇渔鼓传承人李玉柳不但全面掌握渔鼓演唱的传统技艺,还于2011年到台湾等地演出,受到海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喝彩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